屏南棠口村名勝古迹居全縣之首,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千乘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八角亭”、“祥峰寺”、“新四軍三支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和閩屏遊擊隊作戰指揮部“林公殿”、“新四軍三支六團團部舊址”、“姑娘厝”,建于清乾隆十九年的“夫人宮”、“三聖夫人殿”以及建于清末的屏南最早的西醫“潘美顧醫院”舊址和“淑華女子學校”的舊址,至今保存完好。
追尋紅色記憶,感悟革命精神,那段峥嵘歲月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感受去領悟。站在現在的時間點去回顧過往的曆史,在曆史長河中,那些英勇的篇章随着時間的流逝,永遠不會褪去它應有的色彩。
活動收獲
1、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
2、推進學生培養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讓學員能在旅行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增長見識。
4、體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提高學習興趣。
5、體驗集體生活,培養實踐能力,激發關愛自然、關心社會發展。
6、進行曆史探究的興趣,培養熱愛祖國、熱愛社會的思想感情。
活動組織
活動時間:8:00——18:00
活動地點:屏南棠口村、雙溪古鎮
活動線路:甯德-屏南-甯德
行程安排
行程大緻安排如下,組織者有權對當天的情況進行調整
09:30 指定地點集合,出發追尋革命先輩浴血戰鬥過的足迹——
棠口村黨員教育基地展示館--“光輝曆程”、“永不忘懷”、“大展宏圖”。
10:30 棠口新四軍六團整編舊址淑華女學校、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雙溪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部舊址、政屏縣委蘇維埃舊址并向紀念碑--獻花圈。
12:00 午餐
13:00 參觀漈頭村廉政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屏南農耕文化博物館”,。
15:00 重走紅軍路,追尋紅色記憶。
16:30 返程結束活動。
1938年閩東紅軍奉命集結棠口,不久李子芳、葉飛等同志從南昌回棠口,召開閩東特委會議,傳達黨中央東南分局有關閩東獨立師整編為新四軍三支六團和重新組織以範式人為書記的新的閩東特委的決定。1938年2月4日葉飛、阮英平率團部及部隊三四百人,進駐雙溪,團部設在陸氏宗祠,開展抗日宣傳,組織抗日團體,整編部隊。2月14日閩東健兒1300人從棠口、雙溪出發,開赴抗日前線。1984年紀念閩東蘇區建立五十周年之際,中共屏南縣委、縣人民政府在棠口雙溪立碑紀念,碑首為五星,高2.7米,寬0.80米,上刻“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1988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棠口教堂西洋建築群(舊照)
棠口教堂位于村後龍身岡上,由英差會利用清朝“庚子賠款”白銀所建,占地面積31畝,建造有12座西式樓房,總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形成集教堂、醫院、學校、工廠等于一體的大型西洋建築群,其規模在閩東農村首屈一指。民國二十四年(1935)秋,中共閩東特委組織部長、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阮英平率閩東獨立師擊敗反動民團進駐棠口村,受到棠口教堂的大力支持,棠口人民的熱烈歡迎。“11月7日,阮英平率閩東獨立師進駐棠口潘美顧醫院,獲取大批藥品和醫療器械……”1999年版《屏南縣志》記下這鮮紅的一筆。
▲淑華女學校
潘美顧醫院為棠口教堂醫院,現院内保留有陰刻“婦幼醫館”四個大字,立于宣統二年(1910)的石牌匾。站在院内,感受到了從巴洛克式綜合樓和西式小洋樓婦幼醫館散發出的濃郁紅色氣息。姑娘厝青磚黑瓦、高大玻璃排窗、木制百葉窗簾、齒狀花邊牆飾,卧室寬敞明亮,造有炭火暖氣道,整個建築給人以典雅、溫馨、哀婉、崇高的美感。姑娘厝住的牧師、醫生、教師等為青一色“娘子軍”。
安全保障
教練實地詳盡考察,并對活動項目做出風險因子評估,建立應急預案、緊急事件反應體系。
活動安全:每10位隊員為一個team,配備1名專職教練和1名助教,2:10配置。全程保護孩子們的安全。
教官經驗:4~6年的青少年戶外運動經驗,深受家長和營員的好評。教練具紅十字會急救員資質,并準備有各類常用藥、急救藥品;
交通安全:正規協議,旅遊公司提供專業旅遊大巴和駕齡十年以上經驗豐富老司機。
意外保險:為每位隊員購買平安保險公司承保的戶外意外保險(有别與普通意外險,雙重保障)
前往“發現”-“看一看”浏覽“朋友在看”